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

时间:2016-07-04 09:51|点击:

成华区是成都最大的中心城区,又是老工业中心城区,很多地区属于农转非地区,矛盾纠纷十分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对法治的需求日益增大。面对这个现象,成华区司法局创新了法治宣传方式,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造起多个法治文化基地,成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县(市、区)。

普法有“针对”教育

3个月放映微电影超过100场

“去街道办,可以免费看电影!”今年4月的一个傍晚,桃蹊路街社区的居民成群结队地来到桃蹊路街道办喜滋滋地观看了一部法治微电影。

“有意思,跟大家一起看,找回了看坝坝电影的味道,一边看一边讨论很有趣。”家住桃蹊路八里小区的邓大爷说,他也学到不少法律知识。其实,这是成华区司法局举办的以“无法不幸福”为主题的“法治微电影”进社区活动。活动启动后,成华区的多个社区、院落、广场等放映了100多场法治类的宣传公益电影。除了电影,还有配套表演普法栏目情景剧、法治小品等节目,涵盖了执法、维权、禁毒等内容,十分具有法治教育意义。

据了解,为了让普法更具有针对性,效果更好,成华区在14个街道近百个社区组建社区法治队伍以及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创建起“法治舞语”这个品牌,让法治文艺演出队走街道串社区开展专项法治宣传,让居民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法。“为了让法治宣传满足文化程度高的市民,我们征集布展法治文化书画、摄影文艺作品,现在已经收集了800余份。”成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成华区青少年学生接受到充分的法治教育,除了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这些“标配”,成华区还开展了模拟法庭的活动,邀请法官和检察官进行指导,让同学们从小在法治课的伴随下成长。

为了提高公务员依法办事的能力,成华区还在全市率先举行公务员职业道德在线培训工作,其中明确规定包含法律法规知识,也认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和公共法律知识考试,成华区的《法治故事会》《法律进机关》《法律进社区100问》《法律进学校100问》等普法读本也已经发出了10万余份。

手指点一点 法律服务送上门

律师坐镇解决“疑难杂症”

辛苦抚养长大的女儿,竟然不认“养母”的身份。家住成华区的文婆婆在通过法律援助解决家里矛盾的过程中,没出过一趟门,社区工作人员仅仅只是动了动手指,便将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请上了门……这便是成华区司法局的微信“微法援”平台。记者发现,该平台公众账号不仅可以在线受理法律援助,还会根据新内容更新信息,推送法治短消息。

记者了解到,成华区除“微法援”外,还设立了成华法治手机报、门户网站、成华区普法网、微信和微博,配合走进社区的“摆摊设点”,将宣传形式充分跟上了新媒体的时代。今年年初,成华区还成立了全省首个法治文化创意工作室,工作室将每月定期召开法治文化沙龙,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司法部门、居民代表等,目的是及时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

说起大名鼎鼎的新鸿社区,不少市民都有耳闻,2012年,新鸿社区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的第五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成华区司法局便结合全区“老旧院落整治”,让律师走进社区中“值班”,在院落整治中开展群众性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浓厚法治宣传氛围,把法治宣传与依法治理结合起来,通过网格员来充当普法员,将法治送进了群众家门。

本报记者 王虹 文/图

上一篇:法治政府建设是县域法治建设重点

下一篇:一周法治热点(6月18日-6月24日)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