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强化阵地建设 展现法治新貌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强化阵地建设 展现法治新貌

时间:2016-07-08 13:30|点击:

  “六五”普法以来,全区始终坚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的工作原则,不断加大普法阵地建设力度,突出结合实际情况和实际工作,着力打造法治武清文化品牌,形成了立体化普法宣传网络。

  ——与法律服务相结合,不断拓宽法治宣传覆盖面。在区、镇(街)两级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咨询点位,实现区级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全天候坐班、镇(街)法律服务中心律师每周坐班;在全区695个村(居)建立法律服务站,全部挂牌开展工作,并将村(居)律师信息张贴在人流密集处,方便群众电话咨询;设立法治宣传橱窗或宣传栏,由村委会专人负责宣传栏的维护、管理等,定期更换宣传内容,提高群众关注度,有效解决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与村居自治相结合,不断增强宣传平台渗透力。加强“三个一”普法阵地建设,即依托基层司法所,各镇(街)建立一个法治辅导站,依托村农民书屋,各村设立一个法律图书角,依托便民服务箱,在有条件的村(居)设立一个法律服务箱,推动全区法治宣传进一步实现普遍化、常态化和亲民化;在全区村(居)整合以综治信访服务站为依托,社区警务室、派驻检察室、民事调解室和人民调解室相互配合的“一站四室”工作平台,并由政法干警定期坐班,积极介入村(居)民自治的重点活动,使村(居)民自治活动更加规范。“六五”普法以来,全区共有2个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4个村及社区被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命名为市级“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

  ——与法治文化相结合,不断提高普法教育吸引力。区图书馆开展《潞河讲堂》法治公益讲座,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开展“六五”普法成果展、法治书法展,潜移默化地将公平、正义等法治理念传播给广大群众;联合区教育局、法院、检察院等多部门,积极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建立38支法治文艺宣传志愿者队伍,利用消夏晚会、廉政晚会、军民联欢会表演普法节目100余场次。

  ——与现代传媒相结合,不断加强法治舆论引导力。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天津日报·武清资讯》创办“法治武清”专栏,设立法治在行动、律师释法、法律援助在身边、为您公证等版块,不断提高群众学法用法自觉性;利用电视媒体影响面广、题材丰富、贴近群众的特点,在武清电视台开辟“法治时空”“警方报道”“为您说税法”等栏目,用镜头以案释法,帮助群众知晓和熟悉法律;积极拓展新媒体宣传渠道,通过普法QQ群和普法微博宣传法律,利用城区、镇(街)和各村(居)的LED显示屏播放普法公益广告和法治宣传标语,宣传法律知识,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不断提升法治作品感染力。开展法治书画摄影作品展,使群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受到法治熏陶;收集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编印成《我身边的法律故事案例选》一书,并免费发放给全区广大群众;编辑印发《法治宣传资料》和《法治武清建设简报》发送给全区各单位供学习参考;印制扑克牌、日历、购物袋等普法宣传品,将普法融入群众生活,使法治观念、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与专项活动相结合,不断深化法治活动影响力。不断巩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乡村、社区普法阵地作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六进”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普法阵地,开展“法律进军营”“法律进工地”“法律进公园”“法律进医院”活动,提高各领域、各行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上一篇:增强法治意识 预防违法犯罪(图)

下一篇:武威市古浪县西靖镇“法治文化宣传长廊”正式落成甘肃长安网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