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2017年考研法律硕士知识点:法制史(3)[1]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2017年考研法律硕士知识点:法制史(3)[1]

时间:2016-07-11 13:03|点击:

第四节刑事法律制度  一、罪名  (一)夏、商的主要罪名  夏时有“昏、墨、贼、杀”的规定,“昏”是自己做了坏事而又掠他人之美名;“墨”是贪得无厌,败坏官位;“贼”是肆无忌惮地杀人。  2.商朝的罪名已明显多于夏朝,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于政治性犯罪的惩罚。镇压“乱政”罪和“疑众”罪,后世历代王朝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形式上以此来诛杀异已,这也是中国传统法律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西周的主要罪名  西周的罪名比商朝更为发达,分为三类:一是政治性犯罪,...

第四节刑事法律制度

  一、罪名

  (一)夏、商的主要罪名

  夏时有“昏、墨、贼、杀”的规定,“昏”是自己做了坏事而又掠他人之美名;“墨”是贪得无厌,败坏官位;“贼”是肆无忌惮地杀人。

  2.商朝的罪名已明显多于夏朝,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于政治性犯罪的惩罚。镇压“乱政”罪和“疑众”罪,后世历代王朝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形式上以此来诛杀异已,这也是中国传统法律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西周的主要罪名

  西周的罪名比商朝更为发达,分为三类:一是政治性犯罪,如违抗王命罪;二是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人身财产等方面的犯罪,如冠攘奸宄(聚众抢劫)罪;三是渎职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过”。

  所谓“五过”,其具体内容是

  (1)“惟官”,指畏权势而枉法;

  (2)“惟反”指报私怨而枉法;

  (3)“惟内”,是指为亲属裙带而徇私;

  (4)“惟货”指贪赃受贿而枉法;

  (5)“惟来”,指受私人请托而枉法。

  二、刑罚

  (一)“五刑”

  其历史发展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两大分阶段。所谓奴隶制五刑,是指中国奴隶制时代长期存在的墨、劓、刖、宫、大辟等五种常用刑。

  墨刑,又称黥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刺字,再染上墨, 劓刑,即割去受刑人的鼻子。 非刑,也作刖刑,指砍去受刑人的手或足的重刑。

  宫刑,是破坏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残酷刑罚,大辟,是死刑的总称。

  (二)其他刑罚

  1.圜土之制。近似于后世的徒刑,

  2.嘉石之制。近似于后世的拘役,

  3.赎刑。赎刑是一种刑罚执行的变通办法,即允许受刑人拿出一定的金钱或物品折抵刑罚。

上一篇:法律硕士联考法制史概念全总结(一)

下一篇:加油向未来第二期嘉宾有谁 加油向未来第二期预告内容是什么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