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湖里法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 护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湖里法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 护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时间:2019-12-27 10:29|点击:

湖里法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 护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湖里法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 护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11月26日,湖里法院公开宣判全市首例医疗领域恶势力犯罪集团案。

湖里法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 护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湖里法院拍摄以互联网审判为主题的法治微电影《E场官司》,获评全国法院十佳微电影。

湖里法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 护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湖里法院走访民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司法需求。

湖里法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 护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湖里区人大代表到湖里法院调研“全在线诉讼”平台。

湖里法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 护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湖里法院院庭长带头办案是常态,图为3月18日,湖里法院院长高碧青开庭审理一起刑事案件。

  本版文/本报记者 谭心怡

  通 讯 员 湖法宣

  本版图/湖里法院提供

  今年以来,湖里法院审结全市首例医疗领域恶势力犯罪集团案,立足审判职能,坚决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建立全省首个“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创新基地”,护航营商环境,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省率先推行“互联网+”诉调对接模式,在全市首推“电子支付令”,促进诉讼便利化,积极探索解决“案多人少”困难的制度良方……

  面对收案的大幅上涨,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湖里法院干警充分发扬爱拼会赢、甘于奉献的精神,大力加强审判执行工作。2019年1-11月,湖里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8928件,办结21673件,同比分别上升38.35%和34.51%,收案、结案数均创新高,法官人均结案471件,居全省基层法院前列。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单”,每一个案件,每一项举措的背后,都凝聚着全院干警对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不懈追求。

  主动创稳

  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镜头  审结全市首例医疗领域恶势力犯罪集团案

  2019年11月26日上午,湖里法院公开宣判以陈某堂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案,该案也是全市首起医疗领域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

  2017年12月以来,被告人陈某堂、卓某荣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共同出资成立厦门湖里阳光医院,先后招聘部分无医疗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医院的医生、护士,购买配置性能低劣的前列腺治疗仪、B超机、震动感觉阈值检测仪、数字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以诈骗、胁迫为主要手段,有组织地多次实施诈骗、敲诈勒索的犯罪行为,形成了以被告人陈某堂、卓某荣为首要分子的17人恶势力犯罪集团。

  湖里法院经审理,以诈骗罪、敲诈勒索罪分别判处陈某堂等19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九年至八个月不等。

  做法  依法惩处犯罪 强化司法作为

  2019年以来,湖里法院积极推进平安湖里建设,依法惩处各类刑事犯罪,审结刑事案件839件,判处罪犯1024人。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证据指引、线索移交、司法建议等机制,增强打击合力;依法快审快判黑恶案件3件28人;坚决“打财断血”,组建扫黑除恶执行团队,加大黑恶案件涉案财产处置力度。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推进庭审实质化。

  今年9月,两名高校教师遭遇交通事故不幸身亡,肇事者为驾驶租赁“共享汽车”的新手司机,一时间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事故发生后,湖里法院积极开展民事调解工作,提供法律支持,一方面主动介入,与湖里交警、人民调解委员会协同开展4次调解;另一方面稳定家属情绪,化解冲突,避免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问题,最终双方和解。此案的快速调解是湖里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强化道路交通损害纠纷一体化处理机制的重要体现。

  落实落细

  建设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镜头  在全市首推“电子支付令”

  今年10月,湖里法院殿前法庭在线审查受理了某银行支付令在线申请116件,发出电子支付令109份,其中105份在线成功送达,有效送达率为96.33%。从受理申请到支付令生效,平均审理时间缩短到17天,大大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和诉讼成本,这也是全市首批适用电子督促程序发出的支付令。

  该平台利用大数据自动对被申请人手机号码是否实名进行验证,确保短信有效送达,并能即时反馈电子邮件送达及打开情况。经核实,116件支付令在发出当天全部送达成功。

  湖里法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力推自主研发的“全在线诉讼”平台,共计在线立案3101件,电子送达6062次,在线举证质证51件,在线庭审183次。

  做法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执行攻坚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6月,湖里法院政治部主任刘凯娟带队走访民营企业厦门惠和股份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司法需求,针对企业劳动争议纠纷问题答疑解惑,为规范用工、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法律指导。发挥司法职能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这只是湖里法院着力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小小缩影。

  一年来,湖里法院贯彻新发展理念,审结涉及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等民商事案件11779件,标的额26.63亿元。同时,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与区工商联共建诉调对接机制,加强诉讼调解、执行和解,依法慎用强制措施,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湖里法院巩固提升“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推动执行工作深入开展,执结各类案件8277件,执行到位金额5.92亿元。推进执行工作机制改革,在建立集约化办案模式与繁简分流办案机制的同时,持续破解财产处置难、变现难问题,探索通过当事人议价方式,低成本确定房产拍卖参考价,加快财产变现。保持执行高压态势,开展“夏季风暴”、夜间执行、周末执行等集中执行行动12次,开展强制腾房行动7次,拘留失信被执行人67人,移送追究拒执罪8人,将1891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对7621人次限制高消费。

  改革创新

  助力打造治理体系“湖里样本”

  镜头  全省首个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创新基地揭牌

  4月12日上午,湖里法院联合湖里区法学会自贸区法学研究会、湖里区检察院、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厦门市公证处、福建自晖律师事务所为全省首个“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创新基地”揭牌。

  该创新基地集合法学理论研究、公证、法律援助、在线立案、在线开庭等多种形式公共法律服务,协议各方秉持“共建共享、循序渐进”原则,定期会商、交流互鉴,指定专人做好沟通联络及台账管理、法治宣传等工作,旨在为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精准、便捷、高效的法治保障。

  做法  以改革创新之法深入推进治理现代化

  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改革创新的高地,也是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基地。为了主动适应市场主体“区内注册,区外经营”的特点,湖里法院积极向涉诉集中的银行、涉外企业等涉诉主体推介“全在线诉讼”平台。通过引导当事人在线立案、在线送达、在线质证、在线庭审,方便当事人诉讼,提高诉讼效率。完善“法律文书概括性委托送达”机制,解决厦门自贸片区企业“区内注册、区外经营”送达难题,促进自贸试验区事中事后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此外,建立涉自贸案件立审执一体化机制,审执结涉自贸案件1387件,其中涉外、涉港澳案件72件,知识产权案件253件,发布涉自贸案件审判指引,发挥司法裁判对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维护和引导作用。

  队伍建设 

  彰显人文关怀聚人心

  镜头  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显成效

  “领导重视、措施有力、阶段性成绩显著!”11月5日上午,市委第二巡回指导组组长陈锋列带队到湖里法院调研指导,对湖里法院主题教育开展情况予以高度肯定。

  湖里法院院长高碧青表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湖里法院严格对标上级党委、法院的重要部署,牢牢把握总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两手抓两手硬,抓好主题教育,促进审判执行工作更好开展。

  做法  注重文化熏陶 提振干警精气神

  面对逐年不断攀升的案件数量,干警压力可想而知。湖里法院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工作生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团结向上和攻坚克难的信心。

  通过组织干警参观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古田会议旧址等思想教育基地,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用正反面典型事例教育干警,在对比先进找差距的同时,警示干警牢记“贪廉一念间,荣辱两重天”的道理。

  每季度,湖里法院微信公众号都会发布本季度“两星”——“执法办案之星”和“服务保障之星”的评比结果。通过“两星”评比的常态化开展,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敢拼会赢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湖里法院注重提升干警业务素质,2019年共组织司法能力提升培训、西北政法大学脱产培训等各类培训36场,1000多人次参与。湖里法院的品牌活动“湖法论坛”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共计邀请了20余位专家学者及资深法官授课。

  大力加强法治宣传和文化建设,湖里法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选派青年法官深入社区、学校、戒毒所等开展法治宣讲,举办“全在线法庭”“小法官夏令营”等主题开放日活动,拍摄以互联网审判为主题的法治微电影《E场官司》,获评全国法院十佳微电影。

  [数据]

  湖里法院

  受理、办结案件数

湖里法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 护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亮点]

  多措并举破解

  “案多人少”难题

  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案件长期高发,湖里法院想方设法破解这一难题。

  一是优化人力资源,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办案,一切保障办案。院庭长带头办案,今年1-11月,湖里法院院庭长审理案件7761件,占同期结案数的35.81%。在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的支持下,首批聘请14名实习律师担任法官助理,缓解审判辅助力量的不足。

  二是强化健全案例指导、类案指引、关联检索、质量评查等制度,统一裁判尺度,提高审判质效,每周滚动通报结案进度,进一步完善办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法官依法履职保障,有效调动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审判管理,促进均衡结案。定期召开发改案件专题评析会,以评促改,提高案件质量,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87.2%,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案件发改率2.9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四是推进“分调裁审”改革,力促“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成立简易案件审判庭,组成5个快审速裁团队。今年1-11月,共审结案件7758件,占同期审结民商事案件的65.86%。

  五是推行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社会化,将分散在各部门各环节的送达、保全、鉴定、评估等辅助性、事务性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送达等辅助事务交由社会力量承担。

上一篇:弘扬宪法精神 坚定法治信仰

下一篇:切实强化制度意识(新知新觉)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