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教育部正式回应江苏、湖北2016高考招生计划问题!《人民日报》发声!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教育部正式回应江苏、湖北2016高考招生计划问题!《人民日报》发声!

时间:2016-05-16 18:04|点击:

  针对近日社会关注的江苏、湖北两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安排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教育部正式回应江苏、湖北2016高考招生计划问题!《人民日报》发声!

  问:每年的高校招生计划是怎么安排的?

  答:每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总量,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教育部研究提出初步建议,经全国人大审议确定的。之后,教育部主要根据各省高考报名人数、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综合测算提出各省的招生计划安排建议,商国家发改委研究确定。

  问:为什么要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

  答:由于历史形成的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平衡,部分省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各省高考录取率存在差距。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做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决策部署。2008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启动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专门安排增量计划,由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录取率较高省份的高校承担,面向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录取率较低的中西部省份和人口大省招生。通过多年努力,省际高考录取率差距明显缩小,2015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15.3个百分点缩小到5个百分点以内。

  问:协作计划的实施是否会对支援省份的高考录取率造成影响?

  答:安排协作计划,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为基本前提。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各支援省份近年来的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逐年提高。如2013-2015年,江苏省的高考录取率从85.8%提高到88.8%,湖北省的高考录取率从80.4%提高到87.0%。据测算,预计两省2016年的高考录取率和本科录取率都将比2015年有所提高。关于两省今年的计划安排问题,两省教育厅已与教育部进行了沟通,并向社会做了说明。

  问:对于做好今年的招生计划安排,教育部还有哪些考虑?

  答: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精心编制招生计划,确保各省2016年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稳中有升。请广大考生和家长放心,全心投入备考,争取好的成绩。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回应高考“减招”

  针对连日来江苏部分家长反映的指标外调导致高考“减招”,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14日回应说,江苏将确保考生本科录取率进一步提高,确保江苏考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增加,确保江苏考生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沈健说,高考是涉及每一个家庭切身利益的大事,相关部门充分理解广大考生和家长对高考招生计划调整的关心和担忧,并真切关心每一位考生。

  针对部分高考学生家长的诉求,沈健表示,江苏高考不会出现“减招”问题,高考招生能够做到“三个不减少”:一是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规模不减少;二是本一本二等各批次招收江苏学生的计划规模均不减少;三是重点高校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计划不减少。

  人民日报评论:

  高招指标调整:以程序正义协调好各方利益

  王石川

  距离高考还有二十余天,一则外调高考招生指标可能致使本省减招的消息,让江苏、湖北等省份的学生家长不安。如今,江苏、湖北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已分别表态“三个不减少”、“四个不低于”,其核心意思很明确,向中西部调剂生源会与保障本地区考生权益相协调。

  对话化解纠结,交流实现和解。在相关部门纷纷表态下,那些正处于焦虑状态的家长,不知道会不会如释重负?广大家长的紧张与担心,并不难理解,在他们看来,大学招录名额的蛋糕一旦切掉一块,就意味着孩子金榜题名的机会就少一些。 他们所倾力守卫的孩子前程,是对读书改变命运的朴实信仰,也是对教育公平的顽强坚守。高考是教育公平最有代表性的象征,只能加固,而不能松动。

  一则尚未最终证实的消息,引起家长们的担忧。这提醒决策机构,在出台关乎千家万户的公共政策前,应做足文章,多做调研,把工作做在前面;缺少谋篇布局,一旦成文就可能被误读。比如,调整高考招生指标,依据何来?同是教育发达省份,指标为何悬殊?如果打开窗户说亮话,事先拿出精准的数据研判,遵循公平合理的程序正义,也许就能平息舆论,疏导民意。

  当前,公民的权利意识日益勃兴。这也提醒决策者,公共政策越是初衷良善,越需要在与民意互动中找到最佳切入点,在多元利益主体的纷纭表达中找准平衡点,以及把握中最佳发布时机。

  其实,没有谁反对教育“扶贫”。如果采集民意,发达省市的学生家长大都希望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快一点,那些贫寒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多一些。这正与中央的教育布局相契合,无论“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是“教育资源要向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倾斜,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其实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共识。

  但是,具体到如何使优质教育资源更均衡,如何更有效地推进教育公平,恐怕言人人殊,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高考公平就是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划定统一分数线,还有人认为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让落后者先起跑……观点各异,诉求有别。招生指标上的合理调控很重要,也很必要,但 简单的倾斜,而不是从基础的教育资源配比上追求既讲公平又讲效率的理想状态,也是对教育公平的片面理解。

  说到底,教育公平牵扯到教育平权这个现实命题。从多地推进异地高考,到致力于改变“寒门难出贵子”,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平权的推进过程中,因为利益碰撞而出现一些不同声音,遭受一些阻力,这很正常。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实行平权运动,明确要求大学给黑人、拉美裔考生加分,之后也有关于“逆向歧视”“违宪”等不同侧面的诸多讨论。

  实现教育公平从来都非易事,尽管过程难以一蹴而就,但途径完全可以多种多样。众所周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起点到过程,再到结果,在每一个环节都发力,教育公平才能更快呈现,也更有质地。无论让落后者先起跑,还是快跑者拉慢跑者一把,无论降低落后地区学子的入学门槛,还是在他们的脚下垫一块“砖头”……只要有益于教育公平的措施都可能拿出来讨论,讨论的过程就是磨合和碰撞的过程,也是寻找共识实现共识的过程。

  教育部相同部门负责人已表示,教育部相关业务部门正在研究应对此事的处理办法和解决措施。调整高考招生指标如何跳出争议,让相关者有更多理解和认同,也许很快就有答案。在教育公平已是全民最大公约数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重温培根的这句话,“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于个体而言,教育公平可以改变命运;于社会而言,教育公平可以化解阶层固化,促进社会纵向流动;于国家而言,教育公平为教育强国铺实路基,延伸强国之路。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

  来源: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责任编辑:廖慧]

上一篇:增强教育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江苏高招能做到“三个不减少” 省教育厅厅长回应:确保江苏考生本科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