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基础教育是学校的根本使命”
□邓爽 林重阳 本报记者 石薅夫
最美五月天,情满狮子山。在四川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5月13日,四川师大在狮子山校区举行了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发展论坛。四川师大校长丁任重,副校长祁晓玲、李树勇、谢名春,来自50所中学、教研机构的校长、负责人、教师代表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代表、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副校长祁晓玲主持。
丁任重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发展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情况,阐明了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表达了学校对改革、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和学校面向基础教育、依靠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希望和决心。他说,学校作为四川省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坚守师范的责任和使命,努力为区域教育创新和基础教育发展服务,教师教育始终是我校的立校之本和办学之魂。
丁校长指出,培养高素质教师是学校的基本任务,开展教育科研是学校的重要职责,服务基础教育是学校的根本使命。他说,近年来,学校建设“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71项、省级项目600项,10个师范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15个专业入选四川省特色专业;建立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与10余所中小学协同完成的教学成果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四川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20余项;培训各类教师70余万人次;采用对口支援、送教下乡、建立课程改革与教学示范基地、共建教改实验基地、组建基础教育集团、幼教集团等方式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参与程度,承担了普格县、理塘县等地区的教育扶贫任务,切实履行了四川师大的社会责任。
论坛上,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李镇西、成都七中校长刘国伟、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李华平教授、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校长毛道生、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胡昳、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松林7位专家围绕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主题演讲。他们根据各自的从教经验和教育实践,对教书育人、管理办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思考,带来了很多启发,提出了很多好的思路。
论坛采用“主题演讲+现场研讨”的形式,参会人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向嘉宾提问,并进行现场研讨。大家对新时期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教育实践活动如何有效开展及怎样选聘教师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交流,现场氛围热烈。
祁晓玲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建设一流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师资,这既是四川师范大学的目标追求,更是学校的责任使命。学校在未来的改革发展中将更好地面向基础教育、依靠基础教育,更深入地走进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学校希望与基础教育界的同仁们一道,在师范生培养、在职教师培训、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研究等各个领域携手共进、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结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体,携手为建设教师队伍、办让人们满意的教育贡献更大力量。
精彩观点
成都七中校长刘国伟:
注重人文滋养 促进个性发展
作为成都七中的校长,刘国伟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核心,坚持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思想和主体更加积极、整体更为和谐、个体显现特长的“新三体”教育追求,全面贯彻落实“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办学理念,立足社会现状,前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做社会文明进步的优质教育。他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着重讲到了“人文滋养,个性成长”,让学生通过教育活动,为个性成长奠定基础,扬长避短,成就个体的最优化可持续发展。
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
独具匠心赋卓越
重庆南开校长田祥平结合自身经历与办学实践,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思考。他认为,卓越教师理应具备过硬知识储备、熟练授课技巧。这些素养离不开教师坚持走有思想、有兴趣、有效用、有悬念的教学之路,实现学生高效学习。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原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
回到起点保持朴素
在武侯实验中学九年的教育实践生涯中,李镇西用四个“不停”对这些年的教书育人、管理办学、教学理想做了阐述,“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李镇西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他说,他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2013年,他在给武侯实验中学十周年校庆的信中写到 “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华平:
新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不是单纯数量的改革,而是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结构性改革。”这是李华平在演讲中为学校教育改革提到的有效途径。他在演讲中对供给侧改革的途径、方法、意识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学校教育新环境下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困难。他认为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在教育上需要统筹兼顾,政府、学校、教师和教育市场协调、配合,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四川师大附中校长胡昳:
优化校本培育体系 构建专业发展高地
学校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场所,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依赖于教师现代素养的提升,她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经验提出在教育教学上,一方面要围绕现代教师素养,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优化校本培育体系;另一方面要积聚多种资源,整合个体知识、提升团队知识、共享学校知识、盘活知识储存,共同构建教师发展高地。
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校长毛道生:
情怀 智慧 情趣
“教师教育,以人为本;它是引导人、教育人,孕育人的生命过程”毛道生基于经验结合生动的实践案例总结出对教师的三点期待:首先要基于生命的人文情怀。尊重生命、理解生命、发展生命是作为教师最重要的素养;其次是为了育人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必须首先来自于教师对于教育本真意义的沉思和追求,而不是简单地与教师生涯的时间长短相匹配;最后要拥有发自内心的生活情趣。要做“四有老师”,常怀“敬畏之心”。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松林: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改革
李松林在演讲中对为什么要强调师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解答,从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倒逼,到学科专业素质结构的优化,再到教师导学能力的根本改观,无一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让教育行业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设计的开展,从而精选富有学习力和发展价值的课程群,努力整合课程并实施整体性教学,借助学科问题促进学生的建构性学习和实践。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师改革提出几点看法:一是聚焦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课程设计; 二是精选富有价值课程群 ;三是整合整体性教学;四是促进学生实践性学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8-04四十六家企业竞逐低空 上街振翅高飞向蓝天
- 07-21闵行企业上央视啦!AI+照明=情绪价值拉满
- 05-08送法进企业 护航促发展
- 03-19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 03-13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创近四年新高
- 01-19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拓展高质量校地合作
- 01-08需求大增!企业开3倍工资留人
- 10-17加快打造科技型企业 推动建设科技强国
- 08-21宝山区这两家企业荣登“中国ESG上市公司长三角先锋50”
- 08-20以数智革新驱动企业高效转型
阅读排行
内容推荐
- 08-04四十六家企业竞逐低空 上街振翅高飞向蓝天
- 07-21闵行企业上央视啦!AI+照明=情绪价值拉满
- 05-08送法进企业 护航促发展
- 03-19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 03-13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创近四年新高
- 01-19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拓展高质量校地合作
- 01-08需求大增!企业开3倍工资留人
- 10-17加快打造科技型企业 推动建设科技强国
- 08-21宝山区这两家企业荣登“中国ESG上市公司长三角先锋50”
- 08-20以数智革新驱动企业高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