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从餐桌到课桌教育扶贫要更精准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从餐桌到课桌教育扶贫要更精准

时间:2016-08-31 06:53|点击: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贫从设计到落实都要更加人性化、更加精细化,才能真正起效

□毕诗春

据报道,为让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孩子们都吃上热饭、饱饭,改善营养状况,2012年起我省开始施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截至目前,财政已累计安排我省的11个国家试点县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3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建设项目设备购置累计资金5487万元,全省受益学生达到16.4万余人。

贫困儿童因缺乏营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会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受到严重不利影响,他们很可能依然贫困,这会形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而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贫从设计到落实都要更加人性化、更加精细化,才能真正起效。把“营养”送到贫困地区孩子的“小饭桌”上,把孩子留在课桌前,教育扶贫才有可能,可以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教育扶贫中的关键一环,是精准扶贫十分“精准”的注脚。

我省16万农村贫困学生吃上营养餐,解决的是10多万个贫困家庭的大事、难事。一杯奶、一个鸡蛋对于生长期的孩子来说,其价值不言而喻,而且通过“小饭桌”统一的、无差别的配发,给了贫困孩子一份尊严和呵护。在达成了“不失学”的第一步之后,更要实现“上好学”的更高目标。

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缺少劳动技能是贫困户的普遍现象,教育扶贫怎样做到更加人性化、更加精细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南京一所大学通过数据分析,把每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列为受资助对象,“偷偷”给贫困生饭卡充钱,学生无需填表申请,不用审核,既精准识真贫,又照顾到年轻人的尊严,可谓把精细化和人性化柔和在了一起。

在教育扶贫上因人施策、因材施教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方法,不论是一杯奶一个鸡蛋的餐桌扶贫,还是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课桌扶贫,都需要统筹规划,落细落小落实。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有效就业,这一户脱贫也就有了希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扶贫”政策,努力向偏远农村或落后地区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阶层正向流动,让有志于深造的寒门学子获得和同龄人“一起喝咖啡”的未来。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从餐桌到课桌,教育扶贫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然而也非一日之功,要持续发力、精准发力,让每个贫困学生学无所忧、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让每个贫困家庭都有充分的获得感。

上一篇:商务部减少外资投资限制教育金融成服务贸易转型“排头兵”

下一篇:2016年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在福州顺利开班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