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学生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
主持人:有请熊丙奇汇报《学生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
熊丙奇: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学生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主题论坛,我与前面各位不同的是,他们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局长、校长、老师,我也在第一线,但是我是评论者和观察者,等一会儿我讲的内容和各位前面听到的可能有所不同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主要请大家从多元的视角来谈今天的中学生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我的题目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
大家知道早在1987年提出素质教育口号,今天上午我们的柳斌先生就是素质教育提出概念这样一位教育领导;转眼,我们素质教育口号到今天已经整整30多年,在这个阶段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应该来说是在素质教育上面更近一步。现实就是中国积极提素质教育,但是轰隆烈烈的是应试教育,我的观察今年的应试教育远超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到非常严重的地步,甚至有的地方明确提出由于中高考,应试教育就是让人满意的最好选择,完全不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信息方向,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关心国际的时候,不要忽略基础教育的现实。在我看来基础教育有一些进步,当然是肯定的。但是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所有教育从业者关注的。
首先第一个就是我们今年的基础教育严重的应试教育,严重的应试化。导致一些所有的教学包括中高考,我们学语文不是提高语文素养,写数学也不是为了提高数学素养,学物理化学不是为了提高素养,而是为了高分,进入更好的大学而已;因此很多时候关注各个学科的时候,其实落到中学里面都变成了分数。
另外,由于我们强调核心素养,因此在学校教学里面我们看到甚至有很多的教育局局长以及校长明确这样说,学校有大学科,小学科,有主科,有副科,请问谁给你们权力分大学科小学科,所有学科对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由于我们关注中考,其余都不重要。因此,凡是跟考试升学无关的都远离,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现在关注基础教育,我们的科学数据内容,参加知识获得全球第一的表现,但是除此之外,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的心理教育,身体教育到了二期了,但是教育角度上我们有多少反思?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为了达到功利的目标,因此基础教育普遍采取贯穿教育模式。前面讲了情景化教学,有多少学校愿意做,有调查显示,我们的教育模式分四块:贯穿模式、参与模式、交互模式、开放模式。所谓贯穿模式主要是讲学生基础,所谓参与是老师主导学生参与,交互更加情景交互,开放就是以个人为中心,教学为中心,专项为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第一种研究模式最适合应试教育,提高基础,提高发展,对知识的掌握。第二对学生有帮助,对学生全面提高。交互模式,思维培养,对沟通影响表达影响非常有帮助。最后,学生生活为中心,最终可能是所有的学习效果中,学习成绩提高最不显著的,但是终身起作用的。但是普遍采取的是第一种模式:贯穿模式。因为提高孩子的成绩,而且要求提升背诵标准答案,这既不是思维,也不是培养,这是贯穿教育。有些小学初中甚至有规定孩子一天上厕所不能超过几次,如此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有好的生活,又怎样让孩子有担当。
另外,为了教育生活的更好,今天我们所谓的家校合一,让所有孩子只关注分数,而忽视了孩子本身的成长。比如说现在有孩子学习不好,我们学校第一时间让家长来学校来,要求家长要陪伴孩子完成作业,监督孩子完成作业,而这个过程就是让孩子上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因此一直呼吁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要求学校不能给学生布置作业,包括北京、浙江已经开始做了。但是以为是家校合一,但是不是这样的合一,学校是要关注学校的事情,因此现在基础教育由于为了达到应试教育目的,结果现在采取的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方式在进行。
为了解决这几方面问题肯定要进行改革,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中国改革教育进行改革,对我们所有基础教育来讲主要有四大改革,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管理体制改革。中央向地方放权,落实学校的办学,这是重要的改革。可以这样讲,如果我们中国的中学、小学没有办学权,怎么能教有素质的学生。
第二,建立学校制度改革。内部尊重教育规定,不能是校长说了算,不能行政领导说了算,不能让老师行政制定进行交流,让学校实现民主管理,学校内部不能行政实校。
第三,中高考改革,升学考试改革。它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我们现在所有学生按照准备模式进行录取,如果我们的学校招生没有自主权,一个标准录取学生,那考试就变成指挥棒,因此通过高考可以来促进多元评价组织建设,因此我们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从应试教育解放出来。
第四,创新培养资质改革。课程改革、学校的内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以便能够让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够跟得上我们的时代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应该讲司法改革抓住了中国的核心问题,一个是政府过多干涉学校,学校没有自主权问题。第二,学校内部行政主导。再一个很多的教学课程建设落后问题。但司法改革在现实过程中都走偏了,或者是走掉了。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不愿意放权,还愿意抓在身上,可能今天有地方的教育局长,你们有没有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搞清楚关系,有可能不尽人意。要求政府是管理者,学校办理者,而由社会专业者进行评价。否则我们就会错过一件改革的意图。
第二,现在性的建设。现在政府部门各个权利,我们有六层权,开拓起来很困难。但是学校里面自己又是一个人说了算,包括有的教育价格,我想增加什么课程。请问你经过学生的意见了吗?应该有什么样的资源进行这个课程,还有怎么样推进。有一天你不当领导了怎么办?学校内部人们形成行政权分开,而不是干预教师,但是内部我们放权,校长也不愿意。因此都是转变思想的过程,学校行政要放权所有的老师,这样才能够让老师讲得出来,这是一个持续的不断的放权回归教育的过程。
第三,明年浙江、上海第一届的高考学生,现在各个地方各个省市都在公布高考改革方案,要在2019年开始实施,但是各位不要积极踊跃,因为考试改革方案存在问题,新的高考改革在中国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的一些领导也在这儿,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虽然高考改革是3+6选3,总分从高到低排出去,因此一切的科目的选择全部变价,最后变成从高到低。结果导致浙江省出现了诸多严重的问题,现在省教育厅各个学校没有规范化办学,为什么很多学校搞一时候把所有学科都放了,为什么停课选考?为什么更加沉痛?因为只改变科目,没有改变制度,而高考改革比那个更加重要。教育是让每个人生活更加美好,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真的核心素养是人的发展,实现各种发展,而不是说我们拿它做什么,这一点非常关键。因此高考改革有进步,但是还有待研究的问题,其实我们会听到所有学生的创新是反创新,前面接到记者采访,有一个学校把考试集中一个学校,这是真正的创新吗?有的省打造一个学校里面去,这个地方招的就是清华、北大所有指标,如果没有录取,你这个省招的清华北大也是一样的,只是破坏整个地方的教育生态吗?结果导致我们的改革出现了问题。
这样一来我们怎么样实现?因此,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真正做下去,否则谈的很好,但是现实过程中一片哀叹,最后变得无路可走。需要按照改革的基层,改革的思维进行改革,而不是盲目改革和回改革,改革最核心是放权,行政放权给学校,给我们的教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选择空间,这是坚定不移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改革导向,学生没有自主空间,不可能自主发展,没有自主发展,也不可能有素质增长,这是一方面,这也是坚持不懈的认为,我讲如果当地有改革,如果我们看到之后不去改革,希望大家好好思考。
第二个问题,我们做了自上而下的努力,还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各个地方的地方教育局长,你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尽量放权给学校。其实地方教育厅长不要关注学校存在什么问题,也不要关注老师怎么样教学,这是学校的事情,你的认为是保障学校的待用,保证拨款。
第二,依法监督学校依法办事,你的责任保证每个学校环境,不是违规办事。同时应该更多地以我们学校以人士调整空间,这是我们更应该改变的地方,按照管办地方政府进行改革。除此之外,就是老师。对于学校老师来讲我们应该努力地去执行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内部的现在治理改革就是转变对老师评价体系,考核体系,不应该占用行政指标占用体系,我们有调查显示全中国80%的老师有很严重的负担,而主要负担来自于行政的各种内部,真正的去教学上的覆盖并不多。因此学校内部应该跟老师更多的教育制度空间,老师很多落伍于工作,包括改变自身制度。现在中学、小学、高中也要进行执政评审,其实是很坏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就干什么样的事情,拿什么样的年薪,而且根据年薪的增长不断提高你的年薪。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天天告诉老师你们是阳光下的,你不好好干就打破你的铁饭碗。因此,不尊重老师的自主权导致我们老师碰到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因此我们说要进行改革,进行问题化的改革。只有把我们的教育自主权交给老师,保证老师的概率教育权让老师感觉到尊严,让老师有职业荣誉感,自然而然会关注老师的素养。我们说要有学生的素质教育,一定有素质的老师,有素质的老师从何而来?而是内心对教育的热爱,因此教育应该实行专业化发展,职业化发展,这一点很重要。需要我们改变对老师的评价体系,改变对我们老师它的要求和对它自身的自我发展要求,这是非常关键,这是老师。
再就是我们学校真正要做到我们学生的自主发展。
1、依法办学。所有的学校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办学,保证老师待遇,保证学生的权益。其实今天中国基础教育很多问题不依法职教导致的,这一点不展开由于时间关系。
2、要不管教育制度评价制度要坚持坚守教育,要跟学生应有的教育,不能因为评价如此,我们高考到中考关注分数,我们就脱离不开了,完全以分数科目进行教学,如果成为孩子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认为资历教育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进行资历教育。这些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制度要改革,即便制度没有改革,制度有问题,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从我们的良心内心出发,来推动教育,这一点非常重要。有问我中国核心教育今后前景如何?我的回答是:答案就在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每一位个体、老师、医学教育从业者能够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关注孩子的成长,最终关注孩子的最终成才,那么我们的孩子核心素养主要不是核心素养,自然而然成为有素养的学生,谢谢大家。
主持人:作为媒体观察员和资深从业者在很多场合指出教育的痛点和难点,也带来很多思考和反思。虽然熊院长说从它的演讲当中可以看出,他对教育的关注和期待,再一次感谢熊院长。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7-21闵行企业上央视啦!AI+照明=情绪价值拉满
- 05-08送法进企业 护航促发展
- 03-19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 03-13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创近四年新高
- 01-19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拓展高质量校地合作
- 01-08需求大增!企业开3倍工资留人
- 10-17加快打造科技型企业 推动建设科技强国
- 08-21宝山区这两家企业荣登“中国ESG上市公司长三角先锋50”
- 08-20以数智革新驱动企业高效转型
- 08-08163家公司公布半年报 27家业绩增幅翻倍
阅读排行
内容推荐
- 07-21闵行企业上央视啦!AI+照明=情绪价值拉满
- 05-08送法进企业 护航促发展
- 03-19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 03-13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创近四年新高
- 01-19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拓展高质量校地合作
- 01-08需求大增!企业开3倍工资留人
- 10-17加快打造科技型企业 推动建设科技强国
- 08-21宝山区这两家企业荣登“中国ESG上市公司长三角先锋50”
- 08-20以数智革新驱动企业高效转型
- 08-08163家公司公布半年报 27家业绩增幅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