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玲:人民币依重实体经济—入篮后应放弃投机(上)
2015年10月国内外市场一直期待的人民币入篮SDR(特别提款权)终于尘埃落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委会宣布将中国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入篮开启生效,人民币歷史性成为首个被纳入SDR的新兴市场货币。由此人民币在SDR的权重为10.92%,列为第三,其中美元在SDR的权重为41.73%,欧元在SDR的权重为30.93%,英镑在SDR的权重为8.09%,日圆为8.33%。中国人民币正式入篮SDR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时间,这表明人民币是对中国改革进程的认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表示期望中国帮助促进SDR的应用,并认为人民币已达到“自由使用”标准。
面对这一新的开启格局,作为一名专业研究者,我的长期观察与跟踪经验,我认为当前中国的货币工具使用不是真正经济实力的推进与保障,甚至在投机性和偏激性的特殊时期,人民币的安全与稳健面临巨大的风险压力,谨慎和妥善对待至关重要。因为SDR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机制的一种记帐模式,既不代表货币自由流通,也不代表货币可以随意使用,这仅仅是国际货币资质的一种独特形式,不是准货币的标准。
尤其在中国经济当下,实体经济与实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真正的经济动力,并非是简单的货币模式。当今国内对于货币问题关注过多,对经济实业关注太少,即使货币贬值也不能发挥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反之扩大金融投机的恐慌心理。此时的人民币加入SDR对金融不是雪中送炭,甚至可以说是火上浇油,或将进一步刺激投资与投机的冲动,尤其是社会环境对SDR的理解与解读有点偏激;但对实体经济而言或是雪上加霜,即本来不景气的经济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本来人民币加入SDR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目前则成为一种炒作的因素。进而导致脱离与放弃实业经济,仅简单关注人民币工具的作用,偏离经济轨道将会丧失人民币货币的基础与支撑。
此事件之后,中国在岸人民币贬值,离岸人民币升值现象已经表明:人民币经济失去潜力,人民币投机加大炒作,预期是核心因素。因此,笔者更担忧的是风险。
风险之一:人民币的不健全是基础。
至今为止我们讨论人民币加入SDR集中在结算与支付货币功能,严重忽略交易功能与自由兑换模式,目前人民币的路径与发展存在一种不正常的思路与情绪,人民币国际化偏激,更增加人民币未来风险。
首先,人民币实体经济被冷淡。中国外贸崛起让人民币受到关注与提升,即经济实体推进人民币被重视。如今事实很清楚:人民币结算是规模概念,目前已经脱离实体经济。因为人民币结算量在增,但人民币贸易量在减。最新的贸易数据显示的进出口不景气严重,甚至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已经展现逆差。我国作为一个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贸易景气程度对国民经济以及货币地位很重要。尤其是货币自由化的第一个指标就是贸易结算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人民币实体经济基础不足明显。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状态预示的是货币风险在增加,急切的金融货币刺激的是投机,不是经济利益。尤其是当下我国经济实体不足,经济过冷严重,再用金融高涨推进必定是火上浇油,不利于发展,更不利于安全。中国外贸与中国製造打造了人民币的今天,未来的人民币依然需要实体经济的中国外贸和中国製造保驾护航人民币。
其次,人民币金融市场非专业。伴随人民币进程的推进,非专业主流凸显。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程度不够、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下的人民币应该引起警惕增加,不是发展开放机会多多。简单举例,中国外汇市场尚未完全开放,我们只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并没有国际上真正意义的外汇市场。加之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处于低水平,甚至呈现分业监管、混业经营的复杂局面,外汇领域的风险在于专业定力不足,居民炒汇多用外牌产品技术与市场,国内对接缺少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而外汇的投机性很大,包括人民币跨境结算,本意是推进贸易,其实是投机、对沖与套利为主。因此,货币贬值在中国市场的结果是加剧恐慌,人民币抛盘增加,外汇储备减少,外贸收缩加剧。总之,金融专业不足是影响中国货币发展的重要基础,值得高度重视,引起警惕。
风险之二:人民币的被掏空是现实。
一方面体现在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包括中国资本流出的现状已经凸显;去年中国资本流出压力较大,资金流出规模达到8000亿美元左右,今年以来依然是5000多亿美元的敞口压力;资金流动的负效应伴随人民币贬值阶段而被推波助澜。另一方面是中国实体经济不足严重,主要经济指标减速,企业生产能力退化,居民收入来源不确定;尤其是过去的外贸优势减弱、製造业的辉煌时期褪色,进而生产与技术创新不足明显存在。中国人民币经济基础要素处于不确定之中,未来远景难以确定与乐观,反之金融危机的炒作正在进一步加剧;抛售人民币与购买美元的风潮直接干扰与破坏市场的正常与平常。虽然中国外汇储备以及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使得人民币海外扩张具有期望,但实际人民币的市场能力并不充分。尤其是货币定价与报价能力不确定,每天的人民币中间价依然脱离经济基本面和企业实际诉求。此时人民币更侧重投资于投机需求,包括国际对人民币的需求,其实虚拟的投资单边性加大,实际货币功能的体现并未充分。尤其是中国经济冷、金融热的现象极其明显,人民币积聚房地产、股票、理财、期货等金融产品凸显,冷落或偏离实业、企业和生产状态明显,人民币失去经济根基严重,风险预警值的关注与重视。
风险之三:人民币的认知管理有盲点。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舆论导向是主流,无论政府、企业或学界可以说是一窝蜂的推进,无知与盲目性很大。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在挑战美元霸权,对中国的安全是威胁。其次人民币规模化偏激并脱离实体,对实业是颠覆。最后人民币程序化错位并超出体制结构,对监管是考验。据最新报道,随着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外国资产管理公司正在准备增加人民币计价债券的敞口。一些基金管理公司表示,他们也会对资产组合相应作出调整。获得改革货币基金组织的肯定会提高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依然是分业管理模式明显,而市场已经提前进入混业经营状态,中国股市的经歷已经表明分业监管已经难以控制混业的风险与管理。
面对此状的中国人民币程序和进程,更需要准确的专业规划,更需要适宜中国国情的需要,目前的人民币要面对与解决的是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与促进,超出经济体量的货币供给如何让实业进步与实体增长是关键,并非是渲染人民币规模的简单化形式。
当前中国央行持有规模实际只是冰山一角,人民币纳入SDR将触发诸多外汇储备管理公司重新分配持仓权重。预计未来五年总共约有6000亿美元的资金将流入人民币资产。中国已经取消外国央行及主权财富基金在中国银行(601988)间市场的买债额度限制,同时计划延长人民币交易时间,以覆盖欧洲交易时段,这势必吸引更多亚洲以外的投资人。这些数据带来的不确定性较大,风险控制是重中之重。
特别值得回顾与总结的是,当年加入WTO与如今的加入SDR,形式追求是一样的,实际状况是不一样的,未来结果将并不确定,即国际准则的进入不代表实际力量的结果。特别是基础要素配置则不同,一个靠实业实力,一个靠金融虚拟,但可以预料的外贸萎缩已经被接受,经济收缩正在进行,加入的目的不仅仅是形式,最重要得是内容与实质、本质的发生与进步、进取。加入SDR是人民币进程一部分,但非主要部分。
中国人民币的开放与改革面临很大的挑战与阻力,经济冷与金融热的交错已经使得重心有所偏离,此时的事件与事态应该注重安全与进步,非虚拟表面与短期机会。期待未来的美景,但眼前的脚踏实地是基础。尤其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在中期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围绕美元、美联储的国际热点焦点更加复杂,预期混乱十分严重。
目前中国汇率改革的基础问题依然严重。一方面是外围环境的吹捧极端,包括中国入篮SDR,其中有很多迹象与方法是违背国际标准与方式的。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的能量与金融的能力被夸大严重。目前世界银行的界定国家资质,中国经济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范畴,市场经济的认可并未被广泛接纳,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并未认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界定,中国货币依然是本币,既不是该组织认可的外汇储备,人民币依然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综上两条目前中国状态的浮夸性较大,这对一个货币而言是一种潜在的巨大风险,超出能力与能量的结果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因此,我们特别需要强化与强调人民币长期战略侧重国内,外贸基础加紧推进与夯实十分紧迫。中国歷史经验显示,外贸积极效应推动中国国际地位、国际竞争力展现是经理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进步的必然过程。中国外贸进取对经济的意义与贡献十分重要。而从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过程看,外贸起步与外贸保障是经济阶段的必然,也是重要阶段。即使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投资、金融主基调凸现时期,外贸的作用与进城依然是基础与保障。
因此,美国重视外贸没有放松,德国人抓紧外贸推进经济,日本人进取外贸促进经济復甦。因为对外贸易不仅把商品生产发展很高的国家互相联繫起来,而且通过对外贸易使生产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交换领域中来,使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使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劳动产品日益具有商品和交换价值的性质,价值规律逐渐支配了他们的生产。
随着各国的商品流通发展成为普遍的、全世界的商品流通,世界价格的形成,表示价值规律的作用扩大到世界市场,为各国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条件进行比较建立了基础,促进了世界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可以实现互通有无,调剂馀缺,优化资源配置。可以节约劳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强本国经济实力。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通过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不但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可以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加速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被早期古典经济学奉为金科玉律,也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所证实的根本路径。
上世纪60年代亚洲四小龙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取得巨大成功尤引人瞩目,这些实例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阶段经验。(作者为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 谭雅玲)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7-21广东企业如何打通全球产业链?
- 06-15创新热土与国际企业的“双向奔赴”
- 02-20坚持创新驱动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02-18新春首个涉外投资交流会结出硕果
- 11-3016718.45亿!安徽百强民营企业规模实力持续增强
- 10-25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
- 10-11“简”信息“减”材料,这些企业间合并收购不再需要申
- 07-25财政部:上半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27万亿元,同比下降
- 06-24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 06-14“新质生产力”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
阅读排行
内容推荐
- 07-21广东企业如何打通全球产业链?
- 06-15创新热土与国际企业的“双向奔赴”
- 02-20坚持创新驱动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02-18新春首个涉外投资交流会结出硕果
- 11-3016718.45亿!安徽百强民营企业规模实力持续增强
- 10-25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
- 10-11“简”信息“减”材料,这些企业间合并收购不再需要申报
- 07-25财政部:上半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27万亿元,同比下降0.6%,营业总收入及应交
- 06-24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 06-14“新质生产力”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