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的声誉被贬损 有时并非他本人的言行引起
李敖的声誉被贬损,有时并非他本人的言行引起。
很多人不喜欢李敖,是因为读他的真文章不多,却受了一些假文章的影响。
李敖被冤枉,首先不在于他的著作被曲解,而在于他的名字被盗用。
他实在太有名了。现今的中国,凡名人都可能遇到自己的姓名被他人用来做文章的尴尬。但是我的观察,此况似以李敖为甚。
在百度里随便一搜李敖的名字,立即可以搜出30多万个条目,其中包含了若干有关李敖的报道,也有大量李敖名下的文章,光是署名李敖的博客,就至少有三四个。就博客来说,有的是粉丝开设的,选载了李敖已出版的部分著作;有的则不知何人所设,刊登的文章便有真有伪。
至于互联网上和微信里猛炒的一些李敖热文,更是十之八九均系伪作。所谓伪作,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伪托之文,二是将李敖原有言论添枝加叶、任意发挥,变为挂羊头卖狗肉的假货。
两类文章均以李敖之名行世,也算是一种欺世盗名,然而为李敖盗来的大抵是恶名。因为那些作伪的人,不过是想借李敖的嘴,说一些他们自己想说的骂人话而已。
其实一般网友根本不知,李敖不可能写出这样的网文。他至今还是个电脑盲,对于电子设备,他一向是敬而远之的,不会打字写作,不上网,不使用电邮,连手机都不用,与人传递文件只用传真机。他的学问虽然贯通古今,中西合璧,但是他的生活方式,却是倾向于传统文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台湾读大学时,他便是唯一一个倡西学却身着中式长袍的学生。及至考研究生面试,一群教授围着这位才气逼人的考生,面面相觑之后,主考人只提了一个问题,“今后还穿长袍吗”,于是众人一笑,考试结束。此事曾在台湾大学传为佳话。
他这种旧式书生的做派,使他和网络隔绝,非但不懂得如何将自己的著作拿到网上发表,而且他甚至都不了解,内地有一些人在一天到晚恶炒他。
倒是他的儿子李戡觉得他不该如此落伍,为他买了一个ipad,然后替他设定了微博。于是他从2011年起有了一个名为“哈啰李敖”的微博,每天140个字,全靠手写输入。几年后,积累粉丝一千万。后来他将微博短文编选成书,题名为《虽千万人,李敖往矣》,算是他本人与互联网缘分的唯一证明。
他儿子李戡对我说,只有这个实名“哈啰李敖”的新浪微博中的短文,他可以全部认定是其父所写。其他网页里刊登的李敖作品,鱼龙混杂,真假莫辨,连他也无从判断。唯一办法,大概是要拿正式出版物去核对吧。
然而可悲的是,今天网上读者们对于李敖的议论,却常常依据于那些托伪之作。读过李敖著作的读者,应能一眼看破这些文章之伪,绝非李敖文风。但是众多网友仍然围绕所谓李敖的观点争论得不亦乐乎。
我感到有些好奇,对那些在网上中伤、诽谤、构陷他的人,对那些造谣惑众侵犯他的名誉权和著作权的人,他至今未置一词。他既不打假,也未维权,更不要说为自己辩驳。他甚至都没有在网上做过辟谣的声明。他的确很忙,没有那么多精力关注这些烂事,于是采取了万事由他去的态度。对那些出版了专著或发表署名文章以不实之词伤害过他的人,他到目前为止的反应,似乎也是听之任之。
因为许倬云损害他的名誉权,他曾经穷追猛打,不依不饶。于是我在电话里问他,你为何对内地同样情况网开一面?
李敖哈哈大笑起来,说:“他们太瘦小了,经不起我打呀。”
我说:“你没有想过要杀一儆百吗?”
他说:“你知道吗,猫是抓老鼠的,不抓蟑螂。”
这话,逗得我忍俊不禁。
上一篇:十个日常生活测验,我服!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7-29专注“从0到1” 30家“单项冠军”企业脱颖而出
- 07-078家企业IPO申请已问询 3家提交注册
- 05-30以企业制度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 03-20325家世界500强企业携手湖北共享机遇
- 02-08春节旅游开门红 去年旅游企业注册量超30万家
- 02-05春节不停工,成都企业冲刺“开门红”
- 01-14河南建设开放型新国企 加快企业“越洋出海”
- 01-03中国企业把过多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
- 12-23以“一东一西”形式分别落户龙岗和前海
- 12-09税费减免9461亿元!多措并举纾困小微企业
阅读排行
内容推荐
- 07-29专注“从0到1” 30家“单项冠军”企业脱颖而出
- 07-078家企业IPO申请已问询 3家提交注册
- 05-30以企业制度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 03-20325家世界500强企业携手湖北共享机遇
- 02-08春节旅游开门红 去年旅游企业注册量超30万家
- 02-05春节不停工,成都企业冲刺“开门红”
- 01-14河南建设开放型新国企 加快企业“越洋出海”
- 01-03中国企业把过多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
- 12-23以“一东一西”形式分别落户龙岗和前海
- 12-09税费减免9461亿元!多措并举纾困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