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寻医问药,呼唤权威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寻医问药,呼唤权威信息平台

时间:2016-07-11 10:50|点击:

寻医问药,呼唤权威信息平台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李清晨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晶瑶

  我们正在进入寻医问药的互联网时代。现如今,很多人一旦出现头疼脑热,都会先上网查查可能得了什么病;医生给出诊断、建议做某项检查、开了一些药,很多人也要先上网搜索一下有没有“过度医疗”;打开朋友圈,里面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养生保健文章……

  然而,互联网在给寻医问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暗藏风险。当陕西大学生魏则西因误信百度搜索推荐的医院而丧命之后,很多人都在追问:面对海量医疗健康信息,普通人如何提高媒介素养,避免陷入信息陷阱?

“养生鸡汤”有毒

  炮制一篇阅读量10万+鸡汤文,转发平台可获得3万元的灰色收入

  经常有人抱怨,自己的父母或七大姑八大姨特别热衷于转发各种健康养生“鸡汤文”。他们不仅将《早晨吃鸡蛋的惊人好处,你知道吗》《枸杞搭一物抗衰老,胜过吃唐僧肉》《这样减肥,10人有9人成功》等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还对子女进行“点对点轰炸”。

  如果这些文章只是散播了伪健康知识,在中老年群体中流行,倒也问题不大。年轻人大多会“善意”地滑动按钮,选择“不看他的朋友圈”。但近期媒体追踪发现,很多网络热文不仅存在“养生鸡汤不养生”“健康鸡汤不健康”的问题,还牵涉一条虚假广告产业链——炮制一篇阅读量10万+鸡汤文,转发平台可获得3万元的灰色收入。

  有网络安全专家指出,朋友圈“鸡汤文”已逐渐取代电视购物,成为劣质保健品、假冒伪劣药物、减肥丰胸类产品的营销渠道。由于缺乏监管,藏身于“鸡汤文”中的虚假广告更乱,相关产品的质量更差,更不安全。

  对于此类虚假广告,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清晨认为,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可能会带来一种爆炸性的“恶果”——“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不具备甄别信息真假能力的人(比如年岁已高的父母),随时可能掉进陷阱,而且很多中老年人会“循环上当”,刚从这个坑里爬出来,又掉进下一个坑里。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从网上获取的错误信息、形成的错误认识,会干扰正常的养生保健。

  谈及饱受诟病的“养生鸡汤文”,李清晨医生举例说,我们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转发“催熟草莓导致性早熟”“反季节蔬菜导致性早熟”等网帖,有些帖子甚至号称是记者采访医生之后写的,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但仔细想想,很多“鸡汤文”都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

  比如,如果一个帖子说“某妙龄少女漫步在花丛中,由于大量花粉飘进裙底导致该少女怀孕”,大家一定觉得那是在胡扯。但是,既然你知道植物与人类有生殖隔离,那为什么会对“反季水果致性早熟”这类谣言毫无免疫力呢?

  再比如,所有新鲜蔬菜水果在冬天的哈尔滨都不合时令,而在南方则生逢其时,请问,这算当季蔬果还是反季的?为何南方人吃得,我们北方人就吃不得?事实上,大棚栽种的反季节蔬菜,对人类来说本来就是逆时令的,但对植物来说,人类人为提供的光照、空气、水、温度和肥料与其实际生长所需的局部自然环境基本一致,这正是掌握了自然规律之后的顺天而行,怎么会和性早熟发生关系呢?

健康资讯找谁问

  如果公众平时接触的是医学网站、科普平台的靠谱信息,自然能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让“伪科普”信息无处藏身

  对于甄别能力不强的人来说,要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空间找到靠谱的健康资讯,确实不容易。尤其许多“伪科普”的文章,特别擅于找准读者的“痛处”。用句俗话说,炮制那些文章的人很清楚你哪里“痒痒”。正因如此,普通人必须提高媒介素养,才能从互联网上获取有用的健康信息,不被谣言、虚假广告蒙蔽。

  如何应对层出不穷更害人不浅的“毒鸡汤”?李清晨医生认为,从网络空间里彻底清除“鸡汤文”很难,我们不可能建立一个信息隔离的罩子,将辨识能力不高的人被关在其中。而且人的知识结构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大多数人很难在一朝一夕之间发生改变。但是,年轻人的科学素养相对较高,大家可以与家里的老年人多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最大程度地化解错误知识的危害。

  李清晨医生强调,普通人应该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大多数人一毕业就丧失了学习的能力和动力,这样是不对的。对于寻求健康资讯的患者也好,普通大众也好,都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与医生对话的能力,也提高甄别知识真伪的能力。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各种应用软件、微信公众号的普及,“互联网+科普”的基础已经具备。很多医生都会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有价值的科普文章,如果公众平时接触的是这些靠谱的信息,自然能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让“伪科普”信息无处藏身。

  网上做医学、科学知识科普的网站很多,例如丁香园、科学松鼠会等,都已经拥有比较固定的受众群。以丁香园为例,这是一家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会化网络,提供医学、医疗、药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交流平台。登陆上去就会发现,许多医学问题的讨论相当专业,参与者也多为专业医疗从业者,罹患疑难杂症的患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病情,在上面得到较为专业的解答。李清晨医生就是其中的特约作者,不定期为该平台撰写医疗文章。

  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难免会导致出现泥沙俱下的情况。远离某些不靠谱的贴吧、充斥着卖药广告和医托的伪医院网站,寻找到靠谱的互联网平台,是健康咨询问对人的基本前提。

线上寻医靠谱吗

  在线诊疗不适用于疾病“首次诊断”,缺少与医生之间进行“望闻问切”的环节,很容易出现误诊

  目前,社会上已经有许多在线诊疗平台,例如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形形色色的医疗APP更是不断涌现。一项报告显示,国内的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目前的医疗APP中,好大夫在线和春雨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都有明码标价,如好大夫在线,15分钟150元至360元不等;而春雨医生提供私人医生服务,允许医生自定义服务的项目和价格,用户可以通过购买这项服务获得某一个医生的长期问诊服务。

  不过,李清晨医生对这种模式持保留态度。他认为,目前的在线诊疗模式,应该更多地适用于“慢性病管理”,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这些疾病都需要长期的患者自控,因此有线上介入,可以成为一种外部的监督方式。但是,在线诊疗不适用于疾病“首次诊断”,缺少与医生之间进行必要的检查环节,很容易出现误诊。

  线上诊疗并非不靠谱,只是当前的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足以适用于医疗全过程的程度。李清晨医生认为,未来通过科技上的突破,医患之间的关系会发生质的转变。两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将靠高科技医疗辅助手段来实现,以往医学界惯用的“神秘模式”可能行不通了,而患者借助智能医疗手段的帮助,不仅在线寻医将成为可能,入院时的传统诊疗模式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到来的时间,可能远远短于我们的想象。

  谈及具体的诊疗模式时,李清晨医生介绍道,未来患者在“寻医问药”的时候,可以把病情的数据信息输入到大型计算机系统,通过人工智能诊疗手段,进行分析,自动生成疾病概率统计,做出基本诊断,随后可以自动生成诊疗结果及用药方案,并根据治疗周期提出复诊时间、方案等。AlphaGo人工智能在围棋界狠狠地“虐”了人类,同样的,临床医学也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复杂。线上寻医只是第一步,在不远的将来,整个医疗体系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患者的参与度将大大提升,知情权也能够得到极大的保证,也能减少医患纠纷。

  其实,李医生谈到的未来医疗,某些地方已经在开拓相关的临床路径。例如,去年,在深圳举行的全国第四届基层卫生大会上,深圳已有64家社康中心部署了“循证医学基层医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全科医生的诊断提供循证医学的临床路径。而这一“循证医学基层医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是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中“医学知识库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研发”课题的产业化成果。该系统以循证医学数据库为支撑,为基层医生全流程诊疗、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持,它实现了“图书馆”式专业智库、辅助辨识疾病逻辑、辅助治疗医学判断等全医学体系,可通过计算机智能决策引擎进行仿真医生诊断思维和处置用药。

上一篇: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让中法两国年轻人通过对话…

下一篇:5.07):海南航空用温情+走心+文艺夺得双榜冠军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