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桂林一教授的回乡婚育印记 大龄单身公养老成问题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桂林一教授的回乡婚育印记 大龄单身公养老成问题

时间:2016-07-11 12:53|点击: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记者景碧锋)近几年,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每逢春节过后,类似《博士春节返乡记》、《一个农村儿媳妇眼中的乡村图景》等的网络热文在手机上频频被刷屏,乡村的巨变及城乡观念习俗的碰撞,动辄就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八塘村是位于桂阳公路旁阳朔县葡萄镇葡萄村委一个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小村落,距离桂林市区不到100里。30多年前,一位叫做梁福根的青年从这里走出,来桂林求学;一晃30多年过去了,梁福根已经成为一名学者。他眼中的故乡与网络上被热传的那些村落又有什么不同?他又有哪些自己的观察?清明过后的4月8日,记者跟随梁福根回了趟故乡。

梁福根在跟村民们交谈,这些村民当中就有单身公。

  梁福根在跟村民们交谈,这些村民当中就有单身公。

  以前村里人的婚嫁从来都没有超出过50公里;如今婚配的地域半径几乎已经扩展到全国甚至国外

  桂林多塘湖,人们索性用塘做地理单位,十里一塘。这样,便产生了很多地名,比如二塘、四塘、六塘,如果再往南又是什么地方呢?以此类推,这个地方叫八塘,如今是阳朔县葡萄镇葡萄村委下辖的一个自然村。35年前的1981年,17岁的梁福根通过升学考试,成为村里第一个通过高考跳出“农门”的大学生,来到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

  日月如梭,一晃30多年过去了。35年里,梁福根结婚生子,为人夫为人父,辗转河池、桂林,任教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传道授业解惑,成为知名学者教授。而八塘,对于梁福根来说,他在这里长大,这里有他的亲人,这里是他的故园。他甚至还专门以阳朔葡萄的平声话作为对象,对桂北平话进行研究,写出了有分量的学术专著。

  八塘村里的每一个石槽、石臼,每一块牌匾,每一条道路似乎都能进入梁福根的笔触。八塘,对梁福根来说,可以说是无比熟悉。然而,父母去世后,梁福根每年回到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对于故乡,他又是陌生的。

  这些年来,梁福根曾仔细考证过村落的历史,梳理过家谱,从梁氏开山始祖母墓的碑文上,推算出梁氏家族在这里至少生活了240到260年,是迁居八塘的第一户。

  八塘曾经是一条古驿道,历史悠久。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桂林至阳朔公路建成前,这里一直都是南北交通的要道。这条古道北至临桂、桂林,南下阳朔、荔浦、贺州、梧州、广州。

  据史料记载,至少从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设置葡萄驿开始,该驿道作为要道算来已有630年以上的历史。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军队攻打六塘、桂林,沈鸿英军阀部队等都曾经过这条古道。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设立桂林南路驿站,每5千米1站(称为“塘”),如六塘,即桂林南路驿站第六站。八塘,即桂林南路驿站第八站。可见八塘之名已经有160年左右。而人口在此地聚居的历史则更长。

  在清代光绪十年(1884年)葡萄圩建圩之前及之后一段时间,八塘曾经是集市,现在仍然保留着油坊和染坊的遗物。

  由于是古驿道,人员往来,四处迁徙,因此村子里的人,除了梁姓,还有徐、林、宾、周、刘、秦、诸葛等多个姓氏,这在一般村落是不多见的。

  八塘村靠321国道,紧邻葡萄圩镇,村落毗邻永福、临桂、雁山、灵川等县区。梁福根曾经仔细研究过村落里人口的迁徙,发现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漫长岁月里,无论是家族或者婚配的范围,从来都没有超出过50公里,大多是在阳朔县葡萄镇及周边县区;近20年来,随着青年的外出务工、恋爱,婚恋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的很多姑娘嫁到桂林地区以外的地方,娶到的媳妇也来自全国各地,比如嫁到八塘村的10多位外来媳妇来自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全国各地。八塘村附近的村落里甚至有来自国外的洋媳妇、洋女婿。

  “如果说以前的婚配地域半径为50公里,那么现在婚配的地域半径几乎已经扩展到全国甚至国外。”人口的迁徙流动让梁福根由衷地感叹社会的变化之大。

上一篇:忠州新闻网微信进入重庆政务公众号前五强

下一篇:广东省纪委:刘惠祥严重违纪并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