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从微博到微信如何来进行微信舆论场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从微博到微信如何来进行微信舆论场研究

时间:2016-04-22 14:58|点击:

原标题:张志安:微信舆论场复杂关系网络的研究

  从主题鲜明的论坛,到议题开放的微博,他们作为网络舆论场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特点?再到如今的微信,它的交流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看待作为舆论场的微信?在3月26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舆论学论坛上,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他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从论坛到微博,舆论研究者面临哪些变化?张志安教授认为,很多人愿意研究论坛,因为论坛里面的主题集中,可以看出不同社群对不同公共议题的讨论,其作为一个舆论场的空间就会相对比较明晰,数据信度也会比较高。微博出现后,我们研究微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是到了微信之后,我们越来越多地感觉到,微博的热度跟鼎盛时期相比下降了,我们有一种直觉,微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来研究微信呢?微信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舆论场来进行研究?张志安教授表示,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文章并不多,这可能也是一个挑战。一方面因为微信的数据很难获取,另一方面,微信根本上更像一个社交平台。毫无疑问,这个社交平台在今天舆论场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我们敏感信息的扩散,精英社群或者草根社群在不同微信群当中讨论。不同的群里面,社群的讨论有很大差别。

  张教授介绍说,跟微博相比,微信的舆论场有其独特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个更加典型的复杂网络,具有无标度的特性,基于节点之间关系的亲疏强弱形成关系网络。此次参加舆论学论坛,张教授想引入复杂关系网络的视角来研究微信的关系网络和它的舆论生态,在此基础上不仅关注在线节点的互动,也关注这个平台本身的特点。

  张志安教授认为,我们传统研究的社会关系网络更加注重在网络当中的位置、关系、资本,但在社交媒体上的关系网络更多地会关注两个纬度,第一个是个体跟个体之间的互动,节点跟节点之间的互动,另外一个是节点所处的网络平台和网络用户之间的互动。如果这两个纬度是我们描述或者研究关系网络的主要维度,在这个关系网络的基础上我们可能要把握两个关健词:

  一个是节点在网络空间中的行动者,我们拿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去思考,你原来在微博舆论场中是一个中V的话,这个中V的角色你在微信舆论场当中是否扮演,如果扮演你自己作为一个节点在一个特定事件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角色。

  第二是我处于怎样的平台,我跟这个平台之间的互动方式和这两个方式切入的具体面。一方面,互联网上的个体和组织都被高度节点化了,节点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双重主体,社交网络带来了传播的资源和权力结构重新配置,实现了去中心化的态势。另一方面,作为现实主题有不同结点,因为我们的影响力大小,相对位置关系差别造成了再中心化的差别。有什么样的舆论场就会有什么样的关系网络。在微信社交平台当中,它的舆论场的特征可能更多地需要运用关系网络的视角。

  如何来进行微信舆论场关系网络的研究呢?在张教授看来,第一要看复杂网络平台本身的特征,第二要看平台之间的关系。第一个是复杂网络平台本身的特征,我们看到在微信上存在大量的核心节点,但是核心节点是少数的,而不同传播的不均匀节点是广泛的。我们看到平台之间存在交错的扩散,这种扩散使得用户向朋友进行的扩散无法被外部观察和研究,因为朋友圈的信息是被区隔的,要研究一个信息在这样一个关系网络场域中的转换非常难。基于这样复杂的关系网络在微信当中研究舆论的生成和演化过程是非常难以被精确描述的。

  另外一个维度是平台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对原来平台和现有平台关系视角的考察。张教授认为,在微信舆论场中,不同精英社群跟草根社群要想进行对话和互动是受阻的。精英群体难以跟不同社会阶层展开沟通,存在一个典型的舆论分化现象。对草根群体来讲,他们更缺乏有机会跟精英之间的对话,所以谣言、信息失控更容易在下层进行堆积而且不易排解。我们要警惕微信舆论场存在的圈层区隔和单向溢出这样的碎片化、封闭化缺陷,他还呼吁在微信上建立基于公共议题的理性对话和共识凝聚。

上一篇:绵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下一篇:中国互金业舆情3月报发布 非法吸存成关注热点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