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食品倾倒路边 监管不力埋舆情隐患
时间:2016-12-06 13:43|点击: 次
今年6月底7月初以来,武汉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大水过后,一组名为“武汉黄陂现大量"淹水食品"清洗后重新包装”的图片在网上传播。网帖称,在武汉黄陂汉口北,众多商户的食品仓库被淹,食品在臭水中浸泡了半月有余。一些受灾商户对自己认为还有经济价值的食品进行了清洗晾晒,然后重新包装。图片一出震惊舆论,大批包装受潮损坏的食品散落一地、几位妇女正在清洗外包装全是污泥的啤酒等饮品、几个孝正在垃圾堆上拾捡玩具……
这种卑劣行为究其原因,有民众道德的滑坡,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也有政府管理的失位,督察不利。
贪小便宜的劣根性
@不择没:也不是穷不穷的问题,就是有些人贪便宜,觉得捡到就是赚到。
@C古奈:这种贪小便宜的劣根性难改,特别是年纪大的,好些人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看不得浪费!家里的老人也是那样,有些东西过期了也舍不得扔!
企业随意倾倒处置不当
@幸运的羊2011:食品仓库处置不当,应该受罚。
@芥茉197:厂家不该直接把这些过期的商品扔在路边,这么多被当成垃圾处理的过期食品不是应该弄到垃圾处理厂统一封存、集中销毁的吗?
建立规范的过期食品回收机制
@X-小败:国家应该建立建全过期食品的回收销毁机制,搞一个过期食品处理中心,食品安全部门统一回收过期、废弃食品,集中处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丁丁的童话王国:这么多垃圾应该合理处置,提高利用率,而不是置之不顾,污染环境。
舆情处置建议
从媒体报道来看,部分民众捡去食品自己食用,更有部分民众对捡来的变质(过期)商品进行二次出售,这种二次出售则有极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极有可能埋下潜在的舆情隐患。对官方而言,面对的既有已经存在的市民捡过期变质食品的舆情,更有因变质食品二次出售导致的隐形舆情,总体而言,事件舆情热度虽然并不高,但可能存在一些舆情隐患,官方确应对此事予以重视。面对此舆情的处置,官方不妨从以下两方面予以着手:
1、主动联系倾倒过期变质食品的企业,对其随意倾倒行为予以警示和相应的惩罚,并快速对现有的变质食品进行集中有效的销毁,避免在市场上的二次流通,并向公众告知,官方将以此事件为契机,完善相应的条例政策,对变质食品进行有序处理。
2、在各类官方平台,发布政府关于此事件的通知,其立惩出发点一定是出于对普通民众健康的考量,一方面请普通市民不要食用类似过期变质食品,另一方面,鼓励市民(网友)对可能涉及到销售变质食品的行为进行有效举报,被举报后,一经查实,必将严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8-25成都企业“悬榜” 北大学子“揭榜”攻关
- 08-20安全泛化侵蚀美科技企业竞争力根基
- 08-18这道“必答题”,西安企业如何作答?
- 08-11中国企业加强在德投资力度
- 08-08四家青岛企业介绍各自最新研发成果
- 08-05从三家外贸企业看发展韧性
- 07-24以服务之“优” 促企业发展之“进”
- 07-14人民日报调查民企对公接待:吃顿饭都请不到人
- 07-11培育更多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 07-10大英县“企业之家”精准服务企业发展
阅读排行
内容推荐
- 08-25成都企业“悬榜” 北大学子“揭榜”攻关
- 08-20安全泛化侵蚀美科技企业竞争力根基
- 08-18这道“必答题”,西安企业如何作答?
- 08-11中国企业加强在德投资力度
- 08-08四家青岛企业介绍各自最新研发成果
- 08-05从三家外贸企业看发展韧性
- 07-24以服务之“优” 促企业发展之“进”
- 07-14人民日报调查民企对公接待:吃顿饭都请不到人
- 07-11培育更多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 07-10大英县“企业之家”精准服务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