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研究助力舆情疏导
舆情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术领域,其成果对社会政治环境的塑造和民众心理状态的改变都有借鉴意义。为深刻理解舆情的概念、舆情研究的前沿动态以及研究成果运用思路,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对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来华进行了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能否简要介绍“舆情”概念内涵的演变?
王来华:当前的舆情研究以及相关的舆情信息工作,都带有明显的现代性。这是因为,尽管舆情一词属于中国传统语境中的一个历史概念,可是,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互联网上),舆情概念具有了与民主、民生密切联系的深刻内涵。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舆情一词的时间是在唐朝的最后几年,当时这个词是指民众生活情况和生活诉求,在后来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化过程中,这个基本含义一直被沿用。同时,舆情一词在被一些帝王或大臣们使用时,更多地带有民本思想的浓重色彩,这些使用者们常常站在皇权的至高点上来“俯视”民情和民意,听取民众的要求,解决民众的问题。在现代,随着民主化和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舆情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也就是把国家管理者与普通民众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上,制度性地倾听舆情表达或民众的合理利益诉求,以及鼓励民众的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推动一个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以及依靠依法治国手段治理国家的社会治理方式。舆情概念及其使用更多地带有中国自己的文化渊源,体现中国政治文化话语体系的自身特色,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网:舆情这一概念是如何运用于当前具体的研究与实践的?
王来华:基于舆情一词属于中国传统语境下产生的一个历史概念这一事实,在舆情概念的理论辨析中最初的研究一直把这个概念解释为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另一种解释是把舆情与民意这两个概念直接挂钩,将它们互通起来。政府部门舆情信息工作比较多地从这个角度使用这个概念解释,把汇集和分析舆情信息放在专门了解和研判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社会政治态度反应和反映上面,直接服务于党和政府的最高决策以及地方党政工作的实践。显然,这些研究和实践具有比较明显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学科特色。后来,随着互联网普及使用以及来自网络舆情的社会压力,一些来自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学者和互联网经营者们很快地介入到舆情的专门研究和认识解释当中,更多地把舆情与舆论混合起来说。其中有的学者并不注意区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只是随手拈来般用来用去;而有的学者则注意这些区别,力求从“潜舆论”的视角分析舆情的存在状态以及舆情与舆论(主要是作为一种公开的大众意见)之间的概念关系;还有一些学者和互联网经营者们在一个更广泛地意义上解释舆情,把来自互联网上下发生的事件类情况以及反映类情况都当作舆情。
下一篇: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招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6-30港澳台企业抢滩中博会,同绘大湾区发展蓝图
- 06-26第二十届中博会即将在穗举行
- 06-24锂电企业“扎堆”港股,锻造国际竞争力
- 06-0916家入驻企业点赞!安顺高新区这家
- 06-04欧洲电池展参展企业:美关税“不确定性”阻碍发展
- 05-29日照:九家企业“撬开”海外新市场
- 05-28广东已推动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 05-16“2+7”产业体系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山街道集聚40余
- 05-15区领导走访外资外贸企业
- 05-09将推出企业白名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市市场监管局在
阅读排行
内容推荐
- 06-30港澳台企业抢滩中博会,同绘大湾区发展蓝图
- 06-26第二十届中博会即将在穗举行
- 06-24锂电企业“扎堆”港股,锻造国际竞争力
- 06-0916家入驻企业点赞!安顺高新区这家
- 06-04欧洲电池展参展企业:美关税“不确定性”阻碍发展
- 05-29日照:九家企业“撬开”海外新市场
- 05-28广东已推动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 05-16“2+7”产业体系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山街道集聚40余家科学仪器企业
- 05-15区领导走访外资外贸企业
- 05-09将推出企业白名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市市场监管局在发布会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