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为构建法治社会指明了路径。在“七五”普法开局之年,要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治观念,为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弘扬法治精神是基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民内心拥护法律,全社会信仰法律,法律才能发挥作用,法律权威才能真正树立,法治社会建设才能真正得以推进。如何真正将法治意识融入公民血液?这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各项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全体公民广泛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一是创新普法宣传形式。要善于抓住重点、分类施教,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要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学法渠道,提高普法实效。二是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通过法治精神的弘扬,使法治真正成为全民的真诚信仰。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司法公正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司法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作风,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是法治的保障,是解决纠纷的主战场。公正的司法,能够带来公众对法律普遍的内心确信、对司法裁判的尊重和服从,从而使守法变成自觉行动,使法治得到保障。然而保障司法公正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党员干部带头是关键。“自身正,不令而行”,“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他们是否具有法治思维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因此,党员干部要做遵法的模范,带头崇尚法治、敬畏法律;要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要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要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领导干部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就会成为引导群众尊重法律权威、自觉守法用法的重要带动力量。同时,要强化法治思维,实现从人治方式向法治方式转变,认识到法治思维的本质就是规则治理,从而实现从经验决策向依法决策的转变。
上一篇:法治中国百家谈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4-27江苏太仓:外资企业加速增资扩产
- 04-01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 03-08衡阳县:推动企业“智改数转” 赋能企业“智慧升级”
- 02-27 民营企业为汽车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 02-26民营企业总数超2万家 4条产业链规模过百亿元 解码龙口
- 02-21政策“护航”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升温
- 01-09山东博山:开年企业生产忙
- 01-025家科创板IPO医药企业恢复审核
- 12-25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湖南“四上”企业突破6万家
- 10-31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战略与投资专业委员会
阅读排行
内容推荐
- 04-27江苏太仓:外资企业加速增资扩产
- 04-01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 03-08衡阳县:推动企业“智改数转” 赋能企业“智慧升级”
- 02-27 民营企业为汽车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 02-26民营企业总数超2万家 4条产业链规模过百亿元 解码龙口民营经济
- 02-21政策“护航”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升温
- 01-09山东博山:开年企业生产忙
- 01-025家科创板IPO医药企业恢复审核
- 12-25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湖南“四上”企业突破6万家
- 10-31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战略与投资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