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时间:2016-07-12 12:08|点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为构建法治社会指明了路径。在“七五”普法开局之年,要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治观念,为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弘扬法治精神是基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民内心拥护法律,全社会信仰法律,法律才能发挥作用,法律权威才能真正树立,法治社会建设才能真正得以推进。如何真正将法治意识融入公民血液?这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各项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全体公民广泛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一是创新普法宣传形式。要善于抓住重点、分类施教,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要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学法渠道,提高普法实效。二是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通过法治精神的弘扬,使法治真正成为全民的真诚信仰。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司法公正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司法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作风,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是法治的保障,是解决纠纷的主战场。公正的司法,能够带来公众对法律普遍的内心确信、对司法裁判的尊重和服从,从而使守法变成自觉行动,使法治得到保障。然而保障司法公正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党员干部带头是关键。“自身正,不令而行”,“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他们是否具有法治思维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因此,党员干部要做遵法的模范,带头崇尚法治、敬畏法律;要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要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要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领导干部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就会成为引导群众尊重法律权威、自觉守法用法的重要带动力量。同时,要强化法治思维,实现从人治方式向法治方式转变,认识到法治思维的本质就是规则治理,从而实现从经验决策向依法决策的转变。

上一篇:法治中国百家谈

下一篇:福建洋快餐品牌让食品放心工程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