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站国学时讯!

中国汽车要闻主编邢磊:新能源汽车市场供需并不平衡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内容

中国汽车要闻主编邢磊:新能源汽车市场供需并不平衡

时间:2016-05-31 14:19|点击:

  中国汽车要闻/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第21届国际研讨年会

  智电汽车:如何定义中国制造2025

  专题一:政策、法规及市场

  时间:2016年5月24日(星期二)上午

  地点: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

  由中国汽车要闻(CBU/CAR)与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联合主办的第21届国际研讨年会于5月24-25日在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召开。

  中国汽车要闻主编邢磊在题为《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前景简析》发言中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高歌猛进,但供需并不平衡。由于补贴的退坡,在年底的几个月就会有一个销量的猛增。从中国汽车要闻掌握的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来看,2015年12月销量占整个全年销量的44%,2014年12月则占当年销量的52%。这个现象在未来的几年还会继续上演。而从城市排名来看,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北京、天津、济南、青岛、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占全国销量的70%。从品牌来看,比亚迪,众泰,康迪,北汽以及荣威这五大品牌占到了全国终端销量的四分之三。而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上牌量数据来看,更有意思:上海市的上牌量占到了全国的60%,比亚迪从上海当地的优惠政策当中受益良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2015年注册上牌的17,000辆新能源乘用车中,有很大比例是由分时租赁平台购买的,至少有几十个电动车分时租赁平台,进行电动车的短时租赁,个人购买比例还是很低。北京,上海和深圳因为各地的本地政策不一,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终端销量比例也完全不一样,北京的纯电动车占据更多的份额,上海则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而深圳的比例相对平衡一些。

  邢磊认为,从充电基础设施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满足有效的需求,而不是说突然之间把所有的基础设施全都建起来,但却完全没人用。这个问题就是供需关系的问题,不能一味的把基础设施突然一下全建起来为了解决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而是应该找到一个供需平衡来合理建设充电设施。

  以下是邢磊发言实录(含问答环节):

  接着刚才李处长的一些观点,我介绍一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不能说是负面或者悲观,但不是那么乐观的一些内容。我现在主要讲的是新能源汽车,撇去这些数字不提,我只想简单说一说政府现在是什么样的思路,最近出台的一些政策法律法规,还有自动驾驶方面的内容。最后简单的讲一讲,谁会胜出。

  我们讲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主要讲三类汽车:第一个是纯电,第二个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第三个是燃料电池汽车。这个是工信部的定义,普通混动不算。实际上我们看了今年最新的四个月的数据,现在增长非常强劲,纯电动汽车占到了整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三左右,这个数字是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要是批发销量。

  现在行业的最主要的关键词是什么?首先是骗补,还有补贴退坡,对企业骗补进行的调查,这个都是现在的一些关键词。另外,大家还提到我们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相对放缓,不仅仅是整个行业放缓,其实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仍是超过100%的增速,但是仍然是低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因为过去几年都是三四倍的成长。另外还有所谓的新造车运动,还有最近北汽新能源和长江电动车都拿到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的资质,还有江淮代工蔚来汽车。另外行业出现了“僵尸”充电桩的情况,一会儿再解释这个问题。还有地方保护主义,这是挥之不去的问题。另外,就是低速电动车的逐渐转正。

  首先,骗补的调查从今年年初就已经展开了,这是行业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已经在年初明确要求要打击骗补的行为,而且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做了批示。所以调查的工作仍然在进行当中,会延续到下半年,下半年可能就会有一些披露,哪一些企业是有问题的,要接受惩处。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杂志对骗补行为的调查,做了深入的报道。有报道说,80%的补贴都补给了客车,还有10%补给了专用车,而传统的乘用车没有拿多少钱。客车至少补了800亿。同时,2020年之后补贴就要逐渐取消,就要退坡,那个时候怎么办呢?政府仍然是大力推动充电设施的发展,其中一个就是充电设施的安全专项检查,这个是国家能源局最近发的一个文件。

  在2015年的时候,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希望能够营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包括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的实施意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他们还制定了各种各样充换电站建设的数量,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我们看到预计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2020年要达到市场总需求的5%,到2025年要达到20%,大家可以算一下这些数字到底意味着多少。

  下面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的目标是2015年累计销售50万辆新能源汽车,这是文件里反复提及的,但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计算,实际2011-2015年者5年当中,按官方数据统计只达到了44.4万多辆,而且这些销量里的很多乘用车销量并没有真正卖到私人消费者手里,只是一个出厂批发销量而已。而且整体汽车市场当中,其实只占总销售量的1.35%。而且由于我们现在补贴还在不断退出,在年底的几个月就会有一个销量的猛增,这个是我们数字研究的结果,看这些数据就能够看到2014、2015年出现了什么。绿色代表12月份的上牌量,12月份都会有一个猛增,2015年12月占整个全年上牌量的44%,2014年12月则占当年上牌量的52%。所以我们发现在今年肯定也是年底,因为随着我们的补贴不断退坡,每到年底销量注册量都会猛增。李处长刚才提到了,看一下我们的新能源乘用车,排名前十的城市(北京、天津、济南、青岛、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占全国上牌量的70%,这是2015年的比例。

  我们看一下新能源乘用车上牌量,按照品牌细分的话,比亚迪,众泰,康迪,北汽以及荣威这五大品牌占到了全国上牌量的四分之三。而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上牌量数据来看,更有意思:上海市的上牌量占到了全国的60%,比亚迪从上海当地的优惠政策当中受益良多,而且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本地潜力。现在在上海有一些新的要求,它要求插电式混合动力的邮箱溶剂不能大于40升,所以开始导致了对于荣威550 Plug-in的需求上升。还有很多车辆它们有一些是私用的,我自己也有几个朋友,甚至是我女儿的幼儿园里的家长,他们都拥有北汽的纯电动汽车。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2015年注册上牌的17,000辆新能源乘用车中,有很大比例是由分时租赁平台购买的,至少有几十个电动车分时租赁平台,进行电动车的短时租赁,个人购买比例依旧很低。

  如果我们对比不同城市,这也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来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上牌情况,在受到当地的一些市场政策的影响,当然,北京本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录依旧不认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型,没有列入本地目录。上海相对自由一点,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秦和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在当地市场获益颇多。深圳相对其他地方来讲更发达一些,政策相对平衡一些。这是目前的一些趋势,也是新能源汽车的情况。

  下面我稍微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动驾驶,尤其是在“中国制造2025”这样一个概念下的发展,以及一些公司,特别是中国的品牌,他们在做什么。“中国制造2025”它有关于自动驾驶方面不同的定义,包括有驾驶辅助DA、PA、HA、FA等等,大家能够看到不同阶段的目标。不光实现车辆互联,车辆当中有一定的自动化水平。关于中国品牌具体的目标是怎么样的呢?比如2025年,对于中国品牌辅助驾驶比例大概是50%左右,整车自主份额达50%,我们现在只有十年时间了。从OEM角度有怎样的发展呢?

  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政府关系方面的PR项目,沃尔沃他们有一个这样的活动,想在中国选择一个城市来进行Drive Me自动驾驶项目,找消费者来是乘,4月份刚刚公布,具体哪个城市还没有落实。沃尔沃和其他一些跨国和本土汽车制造商都在不同场合表示,如果没有自动驾驶的相关政策法规框架的话,没有办法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比如像宝马最近在中国也是非常清晰的表达出了这是他们的一个首要任务,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说3D高精地图数据,我们下午有一个环节专门是将自动驾驶的,需要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不同公司的参与,这些都是一些困难。有一些中国品牌,比如像长安,希望在2018年实现高度(HA)自动驾驶商业化,只有两年的时间了。还有北汽,他们也是在北京车展中展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明天奇瑞也会给我们介绍一些他们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如果大家继续追踪自动驾驶汽车的话,其实差不多一年之前我们就听到很多介绍,但并没有听到中国本土的自动驾驶汽车消息,但只在一年里面它就发展起来了,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最后给大家讲一下谁是赢家,我这里列了一些因素,这些因素是用来去定义和决定谁将是最终赢家的,整个行业动态来讲,我们有传统汽车制造商与互联网造车之间的PK,我们的竞争环境有本土品牌与进口品牌,新车和二手车,电子商务和实体店。从监管来讲,从补贴开始向碳交易,或者是类似的信用系统的发展,还有市场自由化方面,包括像反垄断以及开放对比管控,还有准入和退出一些新的规则,新的参与者的进入,以及行业的退出。所有的这些包括像智能化电动化,还有一个关键词是智能汽车方面,有很多汽车制造商更多谈论智能化,还有兼并重组,这些也都是我们并没有看到特别多的状况,还有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对比。未来的赢家无论是谁,都必须拥有这些方面好的准备才能够成为赢家。

  这是我关于市场的回顾以及一些观点。谢谢大家!

  提问:大家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在美国有三大主机厂,中国现在整个汽车市场的诸侯分割局面,您认为将来的几十年会不会出现主机厂的整合,或者民营汽车企业收购主流企业的方向,会不会出现1+1大于2的情况?谢谢。

  邢磊:我个人认为兼并重组有些是比较成功的,但还有很多不成功的。另外,这两年从政府角度来看,好像对市场和新进入者还是持相对开放态度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还会有更多新的品牌进来,吉利要出一个新的品牌,还有汉腾汽车也已经发布,还有别的新造车运动。从重组来说,比如拿一个集团举例,广汽最近下面几个企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重组的过程中关键是要看企业是不是互相愿意的,如果是政府把这两家搓在一起,文化融合不了的话,重组的路还很长,虽然产能还在增加,但我觉得重组这条路不是那么容易。

  提问:我的问题是关于电动车的消费者需求方面,我们之前看到了电动车的增长,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多政府资金都是注资电动车,包括私人领域的投资,但它的发展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之前我们看到很多销售额,可能12月底销售刚刚达标,我们怎么看待未来电动车方面消费者的接受度和增长?

  邢磊:我再稍微评论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满足供应方面的需求,而不是说突然之间把所有的基础设施全都建起来,但却完全没人用。实际上前不久我们办了一个沙龙,一位咨询师最近做了一些实地考察,去了十个城市看当地的充电桩,一个100个网点左右,有70%的充电桩都是空置的,有20%是停着一些传统的汽车,而不是电动车。所以这个问题就是供需关系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的把基础设施突然一下全建起来为了解决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而是找到一个供需平衡来合理建设充电设施。

  * 版权声明 *

  ©本刊所有图片、文字及版式版权均为【中国汽车要闻】(China Business Update)所有,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用作其它商业用途,其他网站及平面媒体如需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

上一篇:2025,中国智电汽车在前行—记中国汽车要闻第21届国际研讨年会

下一篇:晚间要闻:上交所取消信息披露暂缓豁免事前申请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848774065